“双减”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由琼台师范学院理学院科学教育系王学荣老师主持,与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联合开展了阳光教育——趣味科学课后服务项目,结合学情针对各年级设计了具有个性化的科学特色课堂,融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深受学生们喜爱。下面是自2023年9月25日至9月27、10月7日至10月8日琼台师范学院理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傅轶茗、莫冬兰、莫姜莹、邹昌菊四位实习老师在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海甸校区)进行的第二十八期阳光教育活动记录。
本周活动安排如下:
周一:二年级〔科幻绘画〕
周三:三年级〔火箭模型]
周六:四年级〔三原色之七彩杯]
周日:五年级〔制作一个潜望镜〕
科幻绘画,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科幻画不同于一般的儿童画,更加强调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推理、猜测、论证想象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形象,二年级的科幻绘画活动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让我们一起来直击现场吧。
经过老师的简单讲解和观看视频,同学们纷纷拿起水彩笔,构思绘画,勾勒科幻世界。
绘画过程中,有的同学构思不出绘画的内容,实习老师们在边上激励启发学生大胆畅想。
二、三年级:自制火箭,逐梦太空
火箭模型,以火箭为主题的手工制作作品,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手工技巧,展现了火箭的外观和结构特点。
制作模型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动手能力,激发手工创作灵感和热情,还能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对于国家的归属感,以及对于民族的自豪感,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科学的知识。
莫老师带领同学们了解飞机的结构和特点。
同学们动手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火箭模型。
三、四年级:科学小实验之三原色七彩杯
三原色之七彩杯是指利用三种原色,通过两种或者三种原色进行混合,可以得到不同的颜色。
老师把实验所需要的三原色材料—红、黄、蓝三色粉笔发给每个同学,同学们亲自动手实践,把红、黄、蓝三色粉笔在食盐里研磨,将三原色融合起来变成其他颜色,最后把不同颜色的食盐粉末放入透明玻璃杯中,形成属于同学们自己的。
让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堆叠出的彩色杯吧!
四、五年级:自制潜望镜,探测大世界
潜望镜是由光的反射原理制成,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光的反射,在这节课中,傅老师设置了画出光反射路径的小游戏,让同学们知道“光通过反射镜的反射路径是怎样的”,理解潜望镜的制作原理。
为了学生们的安全,在制作潜望镜的过程中,实习老师们帮助学生剪纸盒子安装镜片的缝隙和观看的小孔。
学生们制作的潜望镜效果。
本次的课后服务圆满结束!期待下次与同学们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