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由琼台师范学院理学院科学教育系王学荣老师主持,与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联合开展了阳光教育——趣味科学课后服务项目,结合学情针对各年级设计了具有个性化的科学特色课堂,融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深受学生们喜爱。下面是自2023年6月5日至6月9日琼台师范学院理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孟翔、张林晓两位实习老师在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海甸校区)进行的第二十四期阳光教育活动记录。
本周活动安排如下:
周一:四年级〔风的成因〕
周三:五年级〔纸桥〕
周四:二年级〔磁悬浮笔〕
周五:三年级〔扎染〕
一、四年级
蜡烛燃烧使纸盒内的空气受热,盒内的空气受热后膨胀,此时盒内气压低,而外界的冷空气气压较高,通过进风口,源源不断流入纸盒内,使空气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为了使实验更直观可用燃烧的香放置在进风口,会产生更加明显的效果。
二、五年级
纸桥的制作大赛,本周进入尾声,两个小组争分夺秒的完成了收尾工作。
第一组:
第二组:
经过三个星期的设计与制作,同学们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纸桥。自画设计图到制作,再到最后的承重测试,同学们的表现可圈可点。
三、二年级
磁悬浮笔是利用“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四个磁铁形成一个小型磁场,穿着磁铁的笔就等于小磁铁。小型磁场内,带有磁铁的笔在磁铁同极相斥的作用下克服自身重力,悬浮起来。
经过调整磁铁位置,就可以得到一支能悬浮起来的笔了。
四、三年级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本周的课后服务圆满完成,期待同学们接下来的精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