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由琼台师范学院和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联合开展了阳光教育——趣味科学课后服务项目,结合学情针对各年级设计了具有个性化的科学特色课堂,融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深受学生们喜爱。下面是自10月17日至10月21日琼台师范学院理学院科学教育专业梁振名和张林晓两位实习老师在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海甸校区)进行的第二期阳光教育活动记录。
本周是“磁铁专场”,以学生在日常上生活中经常玩的磁铁为重要材料进行科学小制作。
一、磁悬浮笔
二年级和四年级同上“磁悬浮笔”,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面对同一知识点,而学生水平的不同,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组织表述语言等等都是需要教师提前考虑的。为了更好的结合学情,备课过程中,实习老师与对应年级的科学教师进行了讨论。
老师先讲解关于磁铁的知识,学生们听得很认真,还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两位实习老师分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指导。
同学们做的认真,成功的同学也迫不及待的和老师分享自己的作品。
二、指南针和万有引力
经过前几次课的观察,发现五年级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就完成了作品,使得上课时无所事事,并且大部分学生比起学习其中的原理更偏向于制作玩乐。针对上述问题,实习老师调整了教学策略:
(一)本周课后服务尝试一节课两个科学小制作:自制指南针、万有引力模拟。
(二)先进行讲解,再让学生动手制作,配合视频科普,便于学生理解。
(三)设计相应的测试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问题并再次讲解。
学生的反馈让老师较为欣慰,一些学生领悟力较好,通过老师讲解和观看视频,就能理解其原理。大部分学生态度认真,对于不理解的知识在老师的点拨下,也能及时纠正错误。
学生答题情况展示:
三、科幻绘画
脑洞大开,畅想科技。本周三年级课程内容为科幻绘画。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抱有极大的热情,并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还拥有许多奇怪而有趣的想法,而科幻绘画就能很好的综合三年级学生的这些特性。
由于学生们第一次接触科幻类绘画,实习老师先让学生提前了解并尝试构思。在课堂上,通过和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对科幻绘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同学们可以好好的发挥自己的脑洞,脑洞有多大,科技就有多远。看着认真作画的每位同学,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科技梦。
四、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10月21日,我校阳光快乐教育科技活动项目主持人王学荣老师和实习带队导师何丹凤老师莅临三年级课后服务的课堂,进行现场观摩。
王老师、何老师与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海甸校区)葛海燕副校长、教研处李娟主任进行了深入交流。几位领导老师巡视学生的作画现场,并与学生亲切交流。
在了解活动项目开展的基本情况后,王老师与何老师也和几位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也对两位实习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本周课后服务圆满完成,同学们欢乐多多。从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策略到教学实践、改进完善,我们的阳光快乐教育科技活动正在步入正轨,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