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扬名,男,2000年1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湖南岳阳人,琼台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2019年9月携笔从戎,踏上军旅人生路。服役期间连续2年获评“四有优秀士兵”,退伍复学期间再获多项殊荣。不同岗位的历练锤炼了其过硬的本领,造就了其坚毅的品格,常扬名用自己拼搏与努力镌刻着不一样的青春华章,荣获全国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军营大学生战士典型人物”称号。
一、梦的开始
常扬名说:“我成长的过程中,好像是被家庭、生活、学习推着前进的,但回看自己的过往,我兜兜转转那么长时间,其实梦一直在那里,是它指引着我向前的。”
(一)锤炼能力,锻造自我
常扬名自2018年考入大学以来,担任班级班长、裁判协会会长等多个职务,在班级、学院宣传部、社团联合会外联部、裁判协会和多个文艺运动类协会等不同岗位上历练,又参加了各类赛事、支教和志愿活动,先后荣获年度优秀共青团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社团积极分子等称号,获得五四青年杯优秀裁判、羽毛球比赛第三名、废物利用比赛创意和优秀奖、环境创造比赛第三名等奖励,还考取了健身健美教练证,但他却说:他以后是要站在三尺讲台授业解道的体育老师,面对莘莘学子,他总觉得自身身体素质不够强、专业技能不够足,自己不够优秀,于是去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的想法在心底萌发。
(二)直面困难,尽忠尽孝
2019年,常扬名的父亲罹患食道癌,确诊已是晚期,巨大的病痛折磨着他的父亲,也摧残着年仅18岁的他。他有次在医院隔着门缝听见父母在为钱发愁,一边是父亲治疗所需的巨额医药费,一边是他求学所需的费用,巨大的经济压力让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对普通的工人夫妇只能抱头痛哭。这是他第一次看见父亲母亲落泪。突然的变故让这个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也让他的心里充满着阴郁。二十岁的少年,第一次体会到了何为有心余而力不足。但他没有沉郁很久,整理好思绪,他与父母讲:“我长大了,你们不需要再为我操心了,我的路可以自己安排。”于是参军入伍的种子深深地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三)初心不改,矢志报国
常扬名的爷爷是一名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爷爷身边成长的他,时常会听爷爷讲述那段战火与苦难的时光,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深深地影响着他,血与火的荣光很早就融入了他的灵魂,而此时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也想着能够身披一身迷彩,为祖国奉献绵薄之力。他与爷爷讲起参军的意愿时,获得了爷爷的肯定与赞许。正如多数人讲的那样,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他不允许青春有些许遗憾,少了他身着军装的青春模样。自此携笔从戎的志向被正式确定,报国奉献的初心得以实现。

二、梦的发展
常扬名说:“他现在依然能记得起军营的每一天,很累很忙,却很充实,虽然有困难也有痛苦,但火热的军营把我这块‘铁’锻造成了坚韧且锋利的‘钢’,青春不留遗憾的感觉很棒。”
(一)春天嫩苗,破土而出
常扬名有一个厚厚的日记本,记录着他初入军营的点点滴滴。军姿,军人最基本的训练,体育生的他天生好动,却在短短的30分钟里累得把持不住;吃饭时,习惯自由的他又总是不经意间在餐桌上和战友攀谈,当时班长的目光让他现在都心有余悸;器械练习科目引体向上,他本想着挣回些面子,最后的结果却是用尽全力只拉了3个;还有叠军被、整理内务等等,在校还算优秀的他见识了军营真正的样子,却也让他也有了挫败感。初入军营的不适让他几个深夜无法入眠,坐在窗前凝望远处的灯火,他有了些许的彷徨。在那些日子里,是父亲对他说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鼓励他变得更加坚强。与其浪费时间坐以待毙,不如加快前进的脚步。他为了把军被叠好,每天提前起床叠军被、捏被脚、夹线条,最终被评为了标兵被;拉器械,他每一次都比别人多拉几个,当别人休息时他也会跑去器械场训练,直到血泡翻起,结成厚茧,直到被评为龙虎榜标兵;枪械练不好,他就端枪加负重,在战友睡觉时在床上模拟练枪的姿势,卧姿、跪姿、站姿每一个都不放过。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间里,他破土而出,从地方青年转变为一名合格的武警战士。
(二)抽条开支,矗立挺拔
三个月的新训结束,常扬名如期下连参加新的工作。他所属的单位肩负看守重责,哨兵这个岗位是单位的“铁饭碗”“香饽饽”,只有思想过硬、思维敏锐、身体矫健、观察细致的优秀战士才能担负这个岗位。他训练更加刻苦,训练跌倒又爬起,情况模拟重复一遍又一遍,成绩次次争当优秀,各项能力样样过硬,最终他通过了擒敌术、刺杀、哨兵反袭击、情况处置等多项考验,如愿以偿地走上了这个岗位,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哨兵。成为哨兵后他白天训练执勤,凌晨还要上夜岗站夜哨,无论是骄阳烈日、还是风雨侵袭,更或者有蚊虫滋扰,他都矗立在哨岗上,坚守着他的岗位。他深知所肩负的责任,哨位就是他的战场,执勤就是他的战斗。他每一班哨都是以最好的姿态,最清醒的状态,最完美的形象去完成任务。650多天的日出月落组成了他在哨位上所见过的独特风景,他说,军营中热血沸腾的训练,就是希望如此风平浪静的美景。
(三)大树成荫,建功立业
2021年5月,常扬名的父亲永辞于世。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如天塌了一样,他蹲在角落无助地痛哭。这段日子是他人生最难熬的日子,他每一天都沉浸于与父亲相处的回忆之中。幸好有战友的陪伴,有班长的疏导,他很快的重新站上了哨位,与岗楼并肩作战。他把对父亲的思念化成动力,重新投入到训练执勤当中,不管是站哨、备勤还是巡逻、押解,他都能圆满的完成任务。他还参加了建党一百周年演讲比赛,通过前期的精心准备,最终不负期望获得了演讲比赛第三名。两年的军旅时光里,他的生活中充斥着考学复习、训练执勤、考核竞赛,还有与他朝夕相处的战友们,让他更加懂得优秀需要长期的坚持与付出,他明白成绩的获得是个人与战友共同的努力,他用连续2年“四有优秀士兵”、2次嘉奖,为军旅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梦的足迹
常扬名说:“枪与笔都是我的梦,现在当兵扛枪的梦已经圆了,他更不能有任何懈怠,必须把另一个梦,做好做实。”
(一)退伍不褪色,永葆本色
退役复学后,常扬名依旧像在部队一样。在学校他严于律己,坚持军营的作息,早睡早起,晨练晚练,利用点滴时间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他勤勉恪守,有礼有节,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八个字融入自身行动,很快与新的班集体打成一片;他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特别是抗击新冠疫情的志愿服务中,他挺身而出、积极参与、默默奉献;在宿舍里带动室友整理卫生,监督学习,共同进步。这就是他军人的本色,这就是他青春该有的样子。
(二)退役不退志,永葆斗志
退役复学的常扬名拼搏在学业的持续锤炼中。2021年,他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比赛,加班加点,写稿、改稿,荣获院级第一名、校级第二名的好成绩。2022年参加学院三笔一画比赛,获得了简笔画第二名,钢笔字第三名。他还在体育系青年服务中心担任干事一职,他积极带动气氛,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与参与感,服务于同学。他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现了当代退役军人的青年之志。
(三)换装不换心,永葆初心
常扬名既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更是一名当代大学生,多重身份的他,从没有忘记主责主业。为了补足服役期间间断的学习进度,他对学习更是刻苦认真。他坚持不早退、不迟到、不逃课三不原则,必做课前预习、课上发言、课后总结三步学习法,课余时间去蹭课旁、参加羽毛球、游泳、高尔夫、健身等各类运动,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提升,他在同学眼里他是学习的榜样,在老师眼里他是一名优秀的助手。

常扬名始终践行着他的青春的誓言,逐梦而行,踏地为印,他的青春因迷彩之色熠熠生辉,绽放出独有光芒,更因初心不变,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