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昆虫防御与生殖行为研究的前沿成果,激发同学们科研兴趣,锻炼学术思维,一场关于昆虫防御行为及生殖行为研究进展的学术讲座于2025年4月9日14:30至16:10在实b404举行。本次讲座由生物科学系系主任王星老师主讲,2022级生物科学班全体同学参与。
一、活动目的

昆虫作为地球上种类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其防御行为和生殖行为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次讲座旨在通过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帮助同学们了解昆虫行为学的前沿动态,激发大家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活动内容

王星老师以“昆虫的防御行为及其研究”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多样化的防御策略。讲座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色、警戒色与拟态
王老师以兰花螳螂为例,介绍了其伪装表型创新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兰花螳螂通过基因组和生化手段,在不同发育阶段呈现不同颜色变化:一龄幼虫模仿有毒瓢虫,二龄幼虫模仿花朵。这种伪装行为增强了其生存能力。
(二)贝茨拟态与米勒拟态
王老师通过胡蜂和跳蚤的案例,讲解了贝茨拟态(无毒模仿有毒)和米勒拟态(有毒昆虫间模仿)的进化机制,揭示了昆虫在捕食、防御和繁殖中的适应性策略。
(三)昆虫防御与人类的关系
王老师探讨了昆虫防御行为对人类的启示,如伪装机制在军事仿生学中的应用,以及警戒色研究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价值。同时介绍了基因组学和生化实验等研究技术。
三、活动现场

讲台上,王星老师讲解投入,肢体动作生动有趣。台下,2022级生物科学班同学坐姿端正,眼神专注,或认真聆听,或飞速记笔记,沉浸于知识汲取中,现场求知氛围浓厚。
四、活动总结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不仅让同学们对昆虫的防御行为和生殖行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还激发了同学们对生物科学研究的兴趣。未来,我院将继续举办类似的学术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助力大家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