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陈颖,理学院2019级生物科学班学生,心理委员,曾担任校青协办公室干事以及2019生科科学班副班长。欧阳修曾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陈颖同学自入学以来,始终抱着以学业为先的想法,在这四年中,她平均绩点3.73,获得了专业第二的好成绩。在校期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连续三年的校级一等奖学金。
二、获奖情况
SCI论文一篇
申请专利一项
2022年国家奖学金
2022年海南省中美青创杯二等奖
2021年度海南省青少年核安全知识竞赛三等奖
2020年9月荣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2020年9月荣获英语四级证书
2021年6月荣获英语六级证书
2021年获得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书
2019-2020学年度校一等奖学金
2019-2020学年度校优秀学生干部
2019-2020学年度校三好学生
2020-2021学年度校一等奖学金
2020-2021学年度校优秀学生干部
2020-2021学年度校三好学生
2021-2022学年度校一等奖学金
2021-2022学年度校优秀学生干部
2021-2022学年度校三好学生
2019年度校优秀共青团员
2021年度校优秀共青团员
2019年度校“学生社团积极分子”称号
2020-2021学年度校“优秀心理委员”称号
2021-2022学年度校“优秀心理委员”称号
2022年理学院第十三届挑战杯大赛二等奖
2022年理学院“共话百年奋斗,争做时代新人”征文优秀奖








三、主要事迹

(一)心向往之,甘之如饴
在思想上,陈颖同学在大一就提交入党申请书,并在大三时成为预备党员,如今已经是一名正式党员。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陈颖同志积极发挥着自己的榜样作用,主动加强思想上的学习,并且将思想落到实处,让思想和行动保持一致,做到知行合一,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必须积极进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爱党”。

经过学校组织的几次党课培训以及理学院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的熏陶,陈颖同志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初心,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践行使命,传递力量
在工作上,作为班上的心理委员,陈颖同学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为班长分担班级事务,和其他班委一起将班级事务管理好,争取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大二期间,班长因为疫情无法返校,陈颖同学主动承担起了副班长的责任,从小事做起,关心了解同学,积极和老师沟通,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后来的即使没在副班长的岗位上也为班级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她组织夜跑和趣味运动会来加强同学之间的感情,策划摄影和绘制解剖图来巩固同学们的学业知识。陈颖同学有着不改的初心,不移的热爱,才使得她责任的巨轮始终保持航向,到达彼岸。


大学四年匆匆,能做的很多,没有做的也很多,总的一点就是无悔青春,在理学院的四年,经过很多磨砺和锻炼,有了一番成长,希望她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保持优秀的姿态继续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属于她的力量!
(三)处于热爱,奔赴山海
学习上,陈颖同学积极主动,先后通过CET-4和CET-6,取得普通话二甲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小学科学教师资格证;在五四评优期间,她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优秀共青团员”。同时,她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一些省级竞赛,获得“2021年海南省核安全知识竞赛三等奖”和“2022年中美青创杯海南省二等奖”。一个个证书是她努力的印记,是用她的汗水换来的勋章。




作为一名生物科学的学生,她也时刻牢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实验上,她都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对待并且踏实完成,在绿色材料及新能源应用团队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并发表SCI共同一作论文一篇、申请专利一项。在大学期间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的荣誉称号和2022年国家奖学金。



(四)少年振衣,必果本愿
以青春之我,尽青春之责。在生活中,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之余她常怀感恩之心、奉献之心,热衷于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尽到一名青年的积极带头作用,为自己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社会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陈颖同学曾参加志愿直通车,服务进万家、我和英语有个约会等大大小小志愿活动40余次,还参加了2021年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为海南的血液中心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工作虽然很累,但做为一名青年,能为祖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每一位人民的微笑,也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



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会学习,还要会创新。国家不断鼓励人才创新,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创新,大学生也不例外,陈颖同学积极参与国家的创新创业项目,共计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两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一项并主持一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




四、大学感悟

大学是每个学子心目中的“象牙塔”。与其说大学是一片圣土,不如说是一个熔炉。大学校园融入了天南地北与社会方圆,其中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独有的校园文化;大学校园融入了中学时代的纯真,更包罗了世间百态、人间万象。无论是社会上常见的琐事俗事,还是学校独有的趣闻逸事,都会时常呈现在你面前,关键就要看你怎样去感悟与理解。于是,有些人步入大学后成了“神雕侠侣”,有些人却“笑傲江湖”,而另一些人只能“侠客行”了。
我的大学生活即将过去,也发现这座“象牙塔”是有棱有角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撞上。在中学时代,我们大多习惯于问老师该怎么做;但在大学,老师不会给你明确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去思考,去选择。总有人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但是,这是真的轻松吗?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和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岔路口分开,而我也渐渐明白大学其实是一个大舞台,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舞台。在这里你既是导演又是主角,只要你敢于尝试,那么所有的聚光灯都会向你打来。而你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演好你的角色,无论发生什么,相信自己,没错的!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的问题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其实,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在两难中取舍也应被视作大学课程之一,更是对自我的一种锻炼。
五、感谢信
致我所感谢的人和事:
流年似水,岁月蹉跎。行文至此,百感交集,从一个满怀理想的迫梦少年,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现在,些许遗憾,些许不舍,些许憧憬,对未来满怀热爱的我又要开始新的征程。回首在琼台的这四年,感恩每个从我身边出现的人,正是有你们的善意和陪伴,才拼凑出我对这段旅程的不舍与热爱。祝福你们的未来如鲜花般灿烂,回首过往,不忘曾全力以赴的自己。“一朝沐杏雨,一朝念师恩”感谢我的老师们。四年的求学之路,不论,是传道授业、未来规划还是生活琐事,感谢老师们的体谅、包容与关爱。回首一条条语音,一幕幕对话,这些点点滴滴记录者老师们的心血;也是他们对我的辛勤栽培和耐心教导,让我养成了一丝不苟的研学习惯,让我面对未来的考验,愈发严谨、稳重、坚韧。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感谢父母见证了我的成长,教会我正直、真诚的对待别人,谢谢他们一路以来默默的陪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肩膀依靠。感谢那些陪我聊到深夜的电话,把行李箱塞的满满当当的家乡特产,苦口婆心的叮咛嘱咐,默默关注我的步数,提醒我喝水吃饭,为我点赞,你们是我前进路上最大的底气,有你们,我不怕输的一无所有。也谢谢你们,虽然没有最好的生活,但是该有的从来不比别人差。
愿发并谢,与友长今。感恩4335宿舍的家人们,谢谢你们到过我的世界,是你们陪我成长,陪我走过这一程。时间过的真快,想念那些一起熬夜,一起手忙脚乱的日子,我会记着那条上课匆忙吃过的早餐,记着我们相册里互相留下的照片,记着教室占过的位子,记着上课路上捧腹大笑的我们。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很短,真心祝福即将远行的你们前程似锦,取得更多的辉煌。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琼台师范学院,感恩相遇,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