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开端,辑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词三百余篇,其中有多首诗记载了当时的官员如何廉洁自律、涵养浩然之气,如何治国理政、赢得民心,这些诗篇对于当代的廉洁文化建设仍有重要启示意义。为了培养同志们的廉洁意识,理学院学生党支部于2024年5月26日20时在实验楼B107会议室开展了“求圣贤之道,养浩然之气——学习《诗经》中的廉洁文化”主题党日活动。
首先,王华丽同志深入解读了“廉洁”的概念,她强调,廉洁意味着在公共生活中坚守清正、不贪污、不受贿、不滥用职权、不徇私舞弊。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行为,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原则,不为私利所动,保持清白之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明确了“廉洁”的概念后,王华丽同志在如何实践廉洁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诚实守信是基石,无论在个人层面还是组织层面,都应恪守承诺,诚实待人;第二,处理事务时应公正无私,决策过程和结果都应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第三,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自我约束的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涉及任何违法行为。
在深入阐述了“廉洁”的内涵之后,王华丽同志引领同志们步入《诗经》的世界,探索其中蕴含的“廉洁”文化。《诗经》中的篇章,如《周南·关雎》《小雅·鹿鸣》以及《诗经·甘棠》等,无不展现了君子崇高的品德和廉洁的风范。这些古老的诗篇,如同历史的镜子,映照出古人对于清廉自守、品德高尚的追求与赞美。
随后,王华丽同志带领参会的同志们一同观看了相关视频。视频中,蒙曼教授深入讲述了《诗经·甘棠》中蕴含的历史故事。通过赞颂召公的廉洁形象,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古代廉洁政治的典范。召公以其清廉自持、公正无私的政风,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怀念。《诗经·甘棠》不仅是对古代廉洁典范的回顾,也是对现代社会廉洁建设的启示和鞭策。
廉洁自律乃中国共产党党员毕生之修炼,堪称“必修之课”。党的作风,实为党的形象之体现,故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旨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卓绝之志、奋发之姿、勇毅之行,不断前行,以铸就党的光辉形象。在深入学习《诗经》所蕴含的廉洁文化后,很多同志对于国家与个人的廉洁理念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张嘉钰同志率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谈道,《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廉洁文化。学习《诗经》廉洁文化,让我深刻认识到廉洁自律的重要性。从《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种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在《诗经》中,有许多诗句表达了这种廉洁精神,如“廉者,政之本也;贪者,民之贼也”,“行廉而得禄,无德而受罚,则不敢。”这些诗句都强调了廉洁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保持廉洁自律,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她认为《诗经》中的廉洁文化对我们的社会也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弘扬廉洁文化,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将廉洁文化融入日常工作中,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接下来,王世杰同志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在研读《诗经》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廉洁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和谐与政治清明的基石。从《诗经》中可以窥见古人对于廉洁的高度崇尚和实践,这种精神贯穿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涯中,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诗经·小雅》中,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诗句,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更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警醒。在现代社会,虽然环境与古代有所不同,但廉洁文化的核心价值并未改变。《诗经》中关于廉洁的教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清廉的心态,无论是在公或私的场合。通过学习《诗经》中的廉洁文化,他更加坚定了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廉洁自律的决心。他希望能够将这种正面的文化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共同营造一个清新正直的社会环境。
本次党日活动使同志们深刻领悟到,历史的绵延不绝赋予我们宝贵的智慧。廉洁不仅是一种高尚的操守,更是美德的体现,亦是智慧的结晶。理解廉洁的真谛,深入探究廉洁的内涵,洞悉廉洁的本质,我们应当以廉洁之风为引领,培育时代的新气象。让廉洁之风如同春雨般滋润师生心田,让廉洁之德如同阳光般照耀校园,让廉洁之气如同清风般吹拂每个家庭,共同构筑一个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